大数据靠整合:已经有智能硬件创业者在谈“大数据”。例如收集用户的健康运动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收集智能家居的一些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环境预测等等。不过大数据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数据量以及利用能力。智能设备的出货量与互联网产品的差了几个量级,几乎都没有数据挖掘的能力。
第三方平台通过云的方式来获取到多个智能硬件的数据,是有机会谈“大数据”的。
想尽办法获取一切数据,是搜索引擎的天职。百度Dulife、Inside就是这样的平台,通过免费提供接口给第三方硬件,然后获得对方的LBS数据、语料、视频等多媒体数据。这样的策略在App上已经得到了验证,百度迁徙、热力图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模式。同时,百度可以将数据挖掘能力、广告系统、广告客户资源直接嫁接到硬件设备上,实现大数据变现。
在过去的几年,百度在人工智能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语言、语音和图像处理技术上。不过这些技术用在移动App上有些大材小用。手机App的语音交互并未普及,超过70%IPhone用户会使用Siri,但大多数是“调戏”,并未完全渗透进生活,百度语音助手或许面临同样的窘境。百度的人脸识别技术目前被应用在百度魔图这样的娱乐型App里。总之,百度技术能力有些白白浪费。
智能硬件正在掀起一场交互变革。由于键盘鼠标正在消失,触摸屏适用场景在减少,因此,基于体感、位移、LBS、语音和视觉的智能交互时代正在接管交互世界。这些正是创业者和一些不擅长互联网软件技术的传统硬件厂商所匮乏的。技术、人才、数据基础、大规模集群这样的硬实力,要建起来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过,这些硬实力刚好是百度需要应用、需要释放的。开放出来是不二选择。技术和能够吃掉技术的产品向来都是连体婴。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如果智能硬件生态足够大,百度通过最擅长的技术手段去掌握这个生态的关键资源——智能硬件项目目前也是稀缺资源。笼络智能硬件开发者—>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反过来继续吸引智能硬件开发者,通过这样的滚雪球方式,最终形成一个围绕百度的智能硬件生态。百度可以将它的互联网业务与各种硬件进行盘整,大数据、精准营销、信息入口、服务入口,都在百度智能硬件的想象空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