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宽带用户规模超过2亿,用户总规模居世界第一。然而,按照第三方机构的世界各国宽带平均速率排名,我国仍然属于世界末流。为何“宽带中国”战略发布一年后仍未出现明显改观?究其原因,我国宽带用户中低宽带用户的占比还很高,采用铜线介入的用户占80%以上,铜网和光网两代技术的巨大差距,导致我国宽带的平均水平还较为落后;而且由于我国宽带投资主要是企业承担,担忧巨额的网络建设投入后形不成规模,导致“修修补补”、“拼拼接接”的宽带发展模式成为全国主流。
四川电信开创的“四川模式”,突破渐进提升接入带宽的思路,在业界对光网和铜网的摇摆不定中,首先做出了坚定的选择:一步到位上光网,从根本上突破了宽带瓶颈,一劳永逸地化解了当前被社会诟病最多的接入带宽不足的问题。2013年以来四川电信光网发展明显领先于其他省份,四川成为了全国第一个FTTH用户数超过ADSL用户数的省份。
其次,在光网建设投入大和初期收益小之间,四川电信寻找到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多措并举尽可能地缩短了铜光双网并行的过渡期,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实现市场拓展。如在取得当地政府支持方面,四川电信多次与政府领导汇报沟通,将光网改造项目变为“为民办实事”的督办项目之一,变企业发动为政府推动;在取得用户理解方面,四川电信多层次、多渠道宣传,确保光改深入人心,最大限度消除光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减少了运营维护难度和成本。
2013年以来,通过“争取政策扶持、鼓励合作共建、盘活存量资源、退铜拍卖处置、调整销售模式、实施降本增效”等方式,四川电信多渠道筹建资金60亿元,支持光网建设,走出了一条效益光改之路,今年四川电信实现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较2012年每年节约电费2000万元。
四川电信的经验,又一次说明了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可以使我国通信发展少走弯路,可以为我国提供后来居上的机遇。1980年,福州率先引进全国第一套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随后全国掀起了上程控热潮。到了2002年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超过两亿户,我国电话网总体规模和用户总数双双跃居世界第一。
从国际范围看,由于选择了跨域式的发展道路,落后国家直接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从而领先于发达国家的案例比比皆是。1993年饱受战乱困扰的柬埔寨是第一个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国家的便是一个案例,截至2002年底,柬埔寨固定电话用户有4万,移动电话用户却有43万。
不过,从四川模式我们也看到,拍板上全网不难,难的是有效益地建设、可持续建设。四川电信“新光网时代”的创新,除了技术方向的抉择外,更重要的是创出了一条效益开展光网建设的新路。如此次专家组所言,“新光网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光纤接入网的建设工程,它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提高了用户的接入带宽,而是在于对整个宽带中国战略的典型示范意义。如果“新光网时代”的实践经验能够得到传播和复制,端到端的全光网络就可能变为现实,整个网络也将发生质的变化。网络的传输能力在理论上不再有上限,这将为人们未来的信息生活提供足够可靠的保障,为信息社会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