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如此吗?近日,与百度负责开发“大数据”的朋友聊天,对此,他持乐观态度。这位朋友告诉我,百度在山西已投资上百亿元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并尝试在搜索引擎中装备“大数据”马达,让搜索先“大”起来。比如,实物识别功能,只消将手机对准一朵鲜花,通过“大数据”处理,屏幕会立即显示出此花的名称、特性、种植要点等,还会逐一呈现类似鲜花。类似功能,还有很多。
如此功能,确实新颖,也为百度搜索争了光,但毕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可不可以弄出更大动静呢?9月3日,百度召开世界大会,隆重推出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服务的“直达号”。用户只须用手机@商家账号,并提出任何服务需求,百度立即可以上传至“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将商家与用户零距离沟通,让供需方迅速“直达”,实现需求。
为说得形象些,百度在国贸现场为其首批客户之一海底捞做了演示。海底捞国贸店周边3公里内,有10万个手机百度顾客,根据“大数据”分析,其中2万多顾客喜欢吃辣的川菜,手机百度即可把海底捞促销信息推荐给这2万个顾客,更精准地匹配消费者兴趣,将游客变成顾客。由此,可实现海底捞国贸店日均新拉客500单。
有了“直达号”,消费者也省事多了。在任何地方想吃海底捞,只须@一下,屏幕立即会提供离顾客最近的门店信息并且订座、点餐、下单,将本来在线下的闭环服务提前搞定,大大缩短了顾客寻找门店的时间和成本。
“直达号”固然不错,但其用户主要还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企业,能否在更大层面应用“大数据”?近日,由北京市政府倡导、百度牵头,与智能设备厂商和医院联手打造的大型民生项目“北京健康云”正式试点。百度将利用其“大数据”优势,为此项目提供基础服务,推动京城医疗健康实现“信息化跨越”。
具体如何操作?参与试验的市民尤其是老年市民,可以佩戴能够随时测量其血压、心电图等基本健康指标的“云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其信息上传至大数据中心后,即可编制出佩戴者个性化的健康信息,一旦哪项指标出现微小异常,穿戴设备会立即提醒并作出预判,让其减少或停止运动,建议服用什么药物,或去哪家医院就诊……这就大大减少了民众病发猝死的几率,从而大大节约了政府医保费用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