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中心供电保障方面,贵州信息园采用两路市电,直接接入南方电网。当停电的时候,数据中心备有六台大型油机发电机,建设有两个30吨的储油池。这样,就能够保证在停电后40秒内切换到油机发电机供电模式,连续供电8小时。
定制化也成为中国电信贵州云计算中心的关键词。在具体的云应用上,在“互联网+”的各个行业都有承载,教育云、政务云、酒店云、金融云不一而足,例如为中铁建的财务共享系统,为格力公司可定制的一主一备。在医疗信息化方面,为嘉兴医院建立医疗云,患者的检查结果直接上云,结束患者手拿X片、检查报告的时代。
引领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根据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4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的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长超过4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4年,国内IDC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72.2亿元人民币。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表示,由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业务需求的持续增加,以及电子商务、移动平台等业务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最主要的客户群体,在2014年数据中心互联网用户的比例已经增长到44%,较2013年增长约2%。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在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更大、更快、更省、更智能’正在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趋势。”刘多表示。在2010年,全国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占比不到8%,而现在,2014年-2015年,全国规划建设数据约250个,其中3000几家以上的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有100个左右,约占新建数据中心的40%。虽然在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投产率仍不到50%,但是数据中心的“大型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与此同时,行业节能要求的提升和节能标准的完善进一步推进。目前,我国新建数据中心中,近90%的设计PUE低于2.0,平均达到1.72。其中,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设计PUE平均为1.48,中小型数据中心设计PUE约为1.8。刘多指出,如果全国数据中心的PUE从2.5降低到1.5,那么每年将节点月350亿千瓦时,节省电费约32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解决1400万吨标准煤,减少349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可见数据中心的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像这些大型和超大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来说,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承载意味着非常高的设备运算密度,云数据中心面临着可靠性、灵活性、节能性、可维护性等多方面的挑战。实现更灵活弹性的资源供给、更自动化的运维、更快的业务部署能力以及更绿色的数据中心能效管理,构建安全、绿色、智能的数据中心将成为持续关注的焦点。
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快速部署需求,模块化数据中心因其能够降低建设和部署时间、减少建设成本、降低运维难度、提供更高的功率特性等诸多优势,成为更好选择。
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下,整机柜服务器等基于模块化设计、一体化交付与智能化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将颠覆传统数据中心架构,为集中化管理和运维提供更多助力。
刘多表示,顺应“智能化”的发展,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将获得更深发展。通过软件定义的架构,实现硬件的通用化、资源的虚拟化以及控制的自动化,实现计算、网络、存储资源池化。
在贵州云数据中心中,除了这些新理念的引入,还有更多创新的节能技术获得应用。在制冷方面,从机械制冷逐渐加大自然冷源的利用;在供电方面,不断优化配电结构,提升供电效率,由交流UPS向高压直流电源、市电直供等方式转变;同时结合IDC制冷和IT制冷的融合创新,例如机柜式制冷、硬件制冷等更高效率的制冷技术,贵州云数据中心在在智能、高效、节能等多个方面获得重要突破。